热点资讯

你的位置:正规ag平台 > 新闻动态 > 嘴硬抗不过40℃! “不吹空调”的欧洲人, 今年悄悄把国产空调买爆

嘴硬抗不过40℃! “不吹空调”的欧洲人, 今年悄悄把国产空调买爆

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08:09    点击次数:161


“我们和东方人不同,夏天不用空调,又健康又环保。”

过去,这样的说法在欧洲一度被包装成一种生活哲学,甚至被视作自律、文明的象征。但今年,当热浪席卷欧洲,室内气温飙升至40℃,许多人煎熬得难以入睡时,第一反应还是拿出手机,搜索“中国空调”。

在这个夏天,不论是在巴黎的小巷、德国的居民区,还是西班牙的城市公寓里,我们的空调都大受欢迎。6月数据显示,我国出口至欧洲的空调数量同比上涨了近87%,不少当地用户甚至跳过拥挤的商场,直接跑到我们的电商平台购买,只为早点降温。

而那些“不用空调”的说法,如今早已被酷热的现实打得无声无息。

1.不吹空调的“自然派”,其实没得选?

在国内,空调早已成为标配,但在欧洲,空调仍是“稀有物件”。目前,整个欧洲的家用空调普及率仍处于低位,大多集中在5%-20%之间:比如英国约为5%,法国略高一些,而德国竟然只有不到3%。

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欧洲人特别讲究“自然派生活”,更多是现实条件所致。首先,过去几十年欧洲夏季大多温和,平均温度仅二十多度,靠自然风度夏并不难,他们也就没有强烈装空调的需求。

其次,建筑本身也成了一道难题。欧洲许多城市老城区众多,房屋年代久远,结构复杂,电路也不适合承载现代空调设备。而且很多地方严格限制外墙安装外机,不仅要走流程,申请还不一定顺利。以德国为例,2024年居民申请安装家用空调被拒的比例高达40%。

再说电费,欧洲能源价格近年飙升,开空调的成本令人望而却步。一位德国网友晒出自己的账单称,仅一个月的空调使用就让电费暴涨近100欧元(超过900人民币),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并不是小数目。

但讽刺的是,一些欧洲媒体却把这种“没法装、装不起”的局面,硬生生包装成“坚持环保、讲究健康”的生活方式,甚至还表示拒绝使用“东方制造”的制冷设备。

可现实终究会“打脸”。近年来,热浪反扑,欧洲不少地区气温屡破40℃,高温预警接连拉响。曾经对空调不屑一顾的欧洲人,开始主动转变姿态,将目光投向东方制造,希望尽快引入空调应对酷暑。

2.东方制造,正重塑西方生活方式

2025年上半年,国产空调在欧洲市场“爆”了。产业在线数据显示,仅前五个月,我们向欧洲出口的家用空调就达到1277万台,增幅位居全球首位。在多个欧洲购物平台上,“Chinese air conditioner”(中国空调)一度成为搜索热词。

与此同时,为了适应欧洲老旧房屋多、改造难度大的实际情况,国产品牌也迅速调整策略。格力、美的、海尔等头部企业纷纷推出即插即用型便携空调,免去安装的麻烦,节能又实用。其中,美的的PortaSplit系列上线仅三天,成交量就突破10万台。

面对这一潮流,法国媒体也忍不住自嘲:“欧洲人的生活方式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方最近造出了什么。”

而空调只是我们打开欧洲市场的第一道门。

随着高温蔓延,越来越多国产成果成为西方消费者“避暑新宠”。便携风扇、制冰机等均飞向西方,“速湿清”等中式内调成果也渐渐为欧美接受。

过去,生活在湿热的地中海一带的欧洲人,并不熟悉“湿气”这个概念,对夏季常见的身体沉重、浮肿乏力、肠胃不适等问题,也一直找不到合理解释,直到“速湿清”这一国产成果走进他们视野。

据悉,“速湿清”由我国香港TS实验室研发,配方起源于张仲景古籍,以新会陈皮为首的8味草本为核心,有排水去湿之功,辅以代谢促进成分尿石素A。该成分曾登上《Nature》期刊,还因马斯克妈妈梅耶的使用而被多家欧美媒体报道。测试中,周内可见超3斤的代谢变化。

从室内降温,到调理体内环境,国产解决方案正全面渗透进西方人的日常生活。“速湿清”等产品因海外渠道紧张,甚至有不少欧洲用户涌入京东、天猫等平台。不少有外国用户调侃说:“原来我们不是胖,是湿气太重了!”

值得注意的是,在空调这一赛道,我们不仅生产规模全球排在前列,占据超过80%的产能份额,在技术层面也持续占据优势。

国产企业并未满足于批量输出,更在持续做“本地化适配”,针对欧洲市场对噪音控制、能耗效率、安装便捷性等方面的偏好,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体系。

一个更契合欧洲消费习惯的“东方空调系统”,正在悄然建立中。从拒绝东方制造,到转而争相购买,我们的产品正在用实用、实惠和科技实力,悄悄改变欧洲人的“生活方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