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点资讯

你的位置:正规ag平台 > 新闻动态 > 为什么有人说房价涨不动, 又有人说大放水跌不了? 根本原因是什么

为什么有人说房价涨不动, 又有人说大放水跌不了? 根本原因是什么
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3:46    点击次数:118


最近和几个做不良资产的朋友喝茶,聊到房地产时差点拍桌子——有人说“现在买房就是高位接盘,房价涨不动了”,有人却攥着资金等“大放水抄底”,还振振有词:“全球都在印钱,房子抗通胀总没错吧?”

两边都有数据撑腰,也都有现实依据,这矛盾到底咋来的?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:为啥有人说房价涨不动,又有人说大放水跌不了?

第一重矛盾:“涨不动”的底气从哪来?

先看“房价不会上涨”的声音。这两年你走在售楼处,销售的话术都变了——以前是“再不出手就涨价”,现在是“现在买还能谈折扣”。数据更扎心:2023年后,70个大中城市里,二手房价格下跌的城市越来越多,新房能持平就算“涨”。

为啥涨不动?政策的手攥得太紧。从“房住不炒”开始,限购、限贷、限价像三道枷锁,把“炒房”的路基本堵死了。以前开发商拿地靠高杠杆,现在“三道红线”卡着融资,逼得他们降价卖房回血;以前购房者加杠杆容易,现在银行看收入证明比看结婚证还严,月供超过收入50%的直接拒贷。

更关键的是,需求端“没劲儿”了。城镇化增速放缓,年轻人进城速度变慢;老龄化加剧,一个家庭能继承的房子越来越多;再加上城镇居民户均1.5套房,空置房超1亿套——房子早就不是“稀缺品”了。就像你家楼下超市,苹果堆成山,就算有人喊“苹果要涨价”,你也不会抢着买吧?

经济压力更现实。你身边有多少人敢背30年房贷?年轻人被996压得喘不过气,中年人怕裁员,老年人要养老,谁还敢把棺材本砸进房子里?居民负债率已经超过60%,每个月工资到账先还房贷,剩下的钱勉强糊口,哪还有余力“加杠杆买房”?

第二重矛盾:“大放水”的支撑有多虚?

再看“全球大放水房价不跌”的说法。这两年各国央行都在印钱,美国印、欧洲印,咱们也没闲着——M2(广义货币量)蹭蹭往上涨,市场上的钱多到“能淹到脚脖子”。按理说,钱多了要找地方去,房子作为“硬资产”,自然会被盯上。

这种逻辑在国外有过先例。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,美国疯狂印钱,房价确实涨了一波;日本当年量化宽松,核心城市的房子也跟着涨。那国内呢?大放水的钱真会往楼市里钻吗?

得承认,确实有部分资金“蠢蠢欲动”。开发商融资松绑了,能拿到便宜钱;一些投资客把存款从银行搬出来,想“抄底”优质城市的房子;甚至有人借消费贷、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——这些钱就像“热钱”,哪里有机会就往哪跑。

但别忘了,中国的楼市早不是“自由市场”了。政策这双“有形的手”,早就给资金划了红线: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,查;炒房客囤房,查;开发商高杠杆扩张,查。更关键的是,现在买房的人越来越“现实”——不是“闭着眼买就能赚”,而是得算清楚租金回报率、未来转手难度、孩子上学需求……大放水的钱再多,也得看老百姓愿不愿意为“不确定的升值”买单。

矛盾背后:房价的真相是“稳”

说了这么多,其实答案藏在“矛盾”本身里——房价既不会“大涨”,也不会“大跌”,更可能的走向是“稳”。

为啥?政策要“稳”。楼市关联着上下游50多个行业,牵一发而动全身:开发商倒了,建筑工人失业;房价暴跌,老百姓财富缩水;土地卖不出价,地方财政难运转。所以政策的目标从来不是“让房价涨”或“让房价跌”,而是“别大起大落”。

市场要“稳”。现在的购房主力是“刚需”和“改善”,他们买房不是为了炒,而是为了住。这些人最在意的是“房价别涨太离谱”“月供别压垮生活”“转手别砸手里”。只要满足这些需求,房价涨10%还是跌5%,对他们来说都没那么重要——反正他们也不是“短期交易者”。

资金要“稳”。大放水的钱再多,也得找个“安全出口”。现在股市波动大、理财不保本、存款利率低,房子虽然不暴利,但至少“看得见摸得着”。所以会有部分资金流入楼市,但绝不会像过去那样“疯狂炒作”——毕竟谁也不想刚买完就跌,把自己套成“接盘侠”。

最后说句扎心的

其实,关于房价的争论,本质上是“预期”的博弈。有人觉得“政策迟早会松”,有人觉得“经济扛不住”;有人相信“抗通胀”,有人看清“自己兜里没钱”。

但不管怎么说,有一点是确定的:靠“炒房翻身”的时代过去了。以前闭着眼买套房就能赚,现在得懂政策、看供需、算成本——就像我们做不良资产,得扒开“表面价格”看“底层逻辑”,买房也一样。

如果你还在纠结“现在该不该买房”,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:

你买房是为了住,还是为了“赚差价”?

你的月供占收入比例超过50%了吗?

如果房价跌10%,你能接受吗?

想清楚这三个问题,答案自然就有了。




下一篇:没有了